主题
- #投資
- #私募股權
- #現金占比
- #個人投資者
- #IRR
撰写: 2024-04-03
撰写: 2024-04-03 11:48
近年來,科技業已成為吞噬各行各業人才的黑洞,但傳統上,金融業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人力資源,且由於擁有傑出能力的人才能夠運用他人的資產作為槓桿,追求巨大的財富,因此金融業一直以來都是相對受歡迎且競爭激烈的產業。
那麼,金融業中最聰明、最成功的年輕人會選擇哪條路呢?當然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偏好,但一般來說,起點通常是投資銀行(Investment Bank)。那麼,終點在哪裡呢?這取決於資產類別。如果是上市股票等市場性資產呢?大家都很熟悉的避險基金(Hedge Fund)?當然,有些人會選擇避險基金作為終點,但生活實在太過於激烈和艱辛,因此,雖然避險基金可能是中途站,但作為終點的人並不多。大多數情況下,人們更偏好將退休基金(Pension Fund)、捐贈基金(Endowment Fund)或管理個人資金的機構(Family Office)作為終點。
如果是未上市股票等非市場性資產呢?大概率是私募股權基金(Private Equity)。與在市場上偷偷摸摸(?)投資的市場性資產不同,非市場性資產由於需要一次性投入大量資金的特性,因此其流程更加複雜,也需要更高的精準度。由少數精兵強將運營的私募股權基金,其人員必須同時兼具聰明才智和勤奮工作的特質,這是基本要求,除此之外,他們還會尋求多位專業人士的協助。我們稱之為盡職調查(Due Diligence),律師事務所會進行法律盡職調查(LDD),會計師事務所會進行財務盡職調查(FDD),而顧問公司則會進行商業盡職調查(CDD)。
這還不算完。為了防止在韓國股票市場上經常發生的股東背叛行為,合約中會加入各種條款。公司內部也會委任內部董事,並規定如果要出售股票,則我的股票也要一起出售(Tag-along),或者在我出售股票時,你的股票也要一起出售(Drag-along),如果故意迴避重要的退出途徑IPO,則會處以罰款,並要求你收購我的股票(Put-option),大股東也被禁止兼職,並限制其股票出售,公司內部的核心人才也被禁止離職等等,各種條款層出不窮。此外,領導這些私募股權基金的核心管理團隊,也就是合夥人的關係網絡遍佈國內外大型企業,範圍非常廣泛。
這樣看來,私募股權基金進行的投資理應都能夠獲得成功。畢竟,擁有良好人脈網絡、才智過人的專業人士匯聚一堂,不惜重金,並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來執行投資。但事實並非總是如此。
實際上,韓國代表性的私募股權基金MBK Partners的Homeplus和IMM PE的Hanssem都面臨著相當棘手的困境。當然,這只是舉例說明,除此之外,還有更多存在問題的投資組合。是不是因為韓國的特殊情況呢?那麼,像Blackstone、KKR、Carlyle這樣的全球性私募股權基金是否沒有過失敗的經歷呢?當然有。
當然,即使是再傑出的投資者,也不可能在每一筆交易中都獲得成功。但有些情況下,我們不禁會想,為什麼要進行這樣的交易?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?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,當私募股權基金急於盡快、盡可能多地使用基金募集資金時,就會出現這種問題。也就是說,當基金募集資金中未被投資、閒置的資金(我們稱之為未動用資金(Dry Powder))的消耗速度過快時,就會出現草率進行交易的情況。
私募股權基金設立的基金主要可以分為兩種:一種是指定投資對象的基金(Project Fund),另一種則是不指定投資對象的基金(Blind Fund)。對於私募股權基金來說,哪種更好呢?當然是Blind Fund。因為Project Fund需要為每一筆交易單獨設立基金,並進行銷售以募集資金。反過來,對於出資人(LP)來說呢?一般來說,擁有更多關於相關交易信息的Project Fund會更好。但是,如果管理公司(GP)值得信賴,那麼無論如何,他們都比我更擅長,因此,簡單地相信他們並將資金託付給他們管理的Blind Fund可能會更方便。因此,雖然私募股權基金的排名通常以總管理資產(AUM)為標準,但僅憑1)是否有Blind Fund,以及2)Blind Fund的規模是多少來進行評估,也不會產生很大的差異。
重要的是,無論是Project Fund還是Blind Fund,GP獲得績效報酬的基準都不是簡單的收益率,而是內部收益率(IRR),而IRR對時間價值很敏感。因此,為了提高IRR,即使是相同的金額,也必須儘快收回。但是,要收回資金,首先必須進行投資,不是嗎?因此,在基金運營期間,他們只能儘可能早地、儘可能多地進行投資。
私募股權基金的核心評估指標IRR取決於快速的資金回收,因此,在收購(Buy-out)經營權後,他們會利用股息、回購股份或資本重組(Recap)等各種股東回報方式。這些股東回報的資金來源是現金流,因此他們重視EBITDA。有些巴菲特狂熱粉絲認為查理·芒格曾稱EBITDA為垃圾,因此完全忽略它,但難道私募股權基金中眾多專業人士都是傻瓜,在進行估值時才會使用EBITDA嗎?只是每個行業重視的重點不同而已。
與專業投資機構私募股權基金相比,散戶投資者在能力、人脈和專業協助等幾乎所有方面都處於劣勢。但他們有一個巨大的優勢,那就是用自己的錢進行投資,因此不需要為了獲得績效報酬而努力。也就是說,他們不需要急於儘快、儘可能多地投資。
我認為散戶投資者應該具備的理想心態是,原則上盡量避免做空,但對於現金持有比例要保持靈活的態度。也就是說,在某些情況下,現金持有比例可能會達到40%或50%。
當然,這並不是說隨時隨地都應該持有大量現金。當沒有找到滿意的公司,或者自身處於不利於投資的外部環境時,可以果斷提高現金持有比例。有些散戶投資者認為提高現金持有比例是試圖把握市場時機的行為,因此感到不適,但設定嚴格的現金持有比例標準,等於是在放棄散戶投資者最大的優勢。在本來就已經很困難的環境下,我們不僅沒有彌補自己的弱點,反而還失去了自己的優勢。
评论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