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题
- #股票投資
- #Seth Klarman
- #指數基金
- #聯準會
- #實際收益率
撰写: 2024-04-03
撰写: 2024-04-03 14:04
散戶投資者可能只知道華倫·巴菲特或彼得·林奇,但貝爾斯登的賽斯·克拉曼在34歲時就出版了著名的《安全邊際》一書,並被巴菲特欽點為下一位巴菲特。華倫·巴菲特幾十年來一直告誡那些抱有幻想的人,不要做無用功,直接買入指數基金就好,因為長期來看,能夠戰勝市場的基金經理屈指可數。而賽斯·克拉曼正是這屈指可數的經理人之一。
這位鮮少出現在媒體上的投資大師,竟然上了CNBC。主持人強調自己費盡心思才邀請到他。然而,他所說的話卻讓散戶投資者感到沮喪。
我是否真的能下定決心,堅持不懈地只投資指數基金?問題是,即使這樣,未來的收益率也可能比過去低。誰這麼說的?聯準會(Fed)。
什麼結束了?企業盈利和股票投資的好時代結束於過去的30年,未來將只會下跌。誰這麼說的?邁克爾·史摩連斯基(Michael Smolyansky)。他是誰?
2015年在紐約大學獲得金融學博士學位。現任聯準會首席經濟學家。
1989年至2019年的30年間,標普500指數的實際收益率為5.5%,大幅超過GDP增長率(2.5%)。為什麼?1)利率較低,2)公司所得稅率較低。但未來幾乎不可能再低於這個水平了。
1989年,利息費用和公司所得稅佔營業利潤的比例高達52%,到2019年下降至27%。還能再下降嗎?
很難。2019年12月,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1.9%,而1989年為7.9%。2019年,非金融企業的有效公司所得稅率為15%,而1989年為34%。
因此,即使在利息率和公司所得稅率維持在2019年最低水平的極度樂觀假設下,企業盈利也最多只能與營業利潤增長幅度相同。
但是,1962年至2019年的數據顯示,營業利潤增長率低於GDP增長率(排除疫情,疫情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案例)。
結論:未來美國股票的實際收益率難以超過2%。這僅為疫情前30年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。
1989年至2019年間,實際營業利潤的年均增長率為2.2%,低於GDP增長率(2.5%)。但淨利潤增長率達到3.8%。這是由於利息費用和公司所得稅率下降造成的。
為了降低利息費用,企業需要降低槓桿率,這需要成本。1)增加資本會導致股東價值被稀釋,2)償還債務會減少可用於股東回報的資金。這兩種情況對股東都不利。
即使盈利不增長,估值上升也可以彌補,對吧?為了提高市盈率,需要1)無風險收益率下降,2)風險溢價下降,3)盈利預期上升,4)股東回報增加。但到2019年,這四個因素都已達到頂峰,因此從長期來看,它們改善的可能性非常低。
因此,市盈率最多只能維持在2019年的水平。利息費用和公司所得稅也最多只能維持在2019年的水平。那麼股票的實際收益率將與營業利潤增長率相同。那麼營業利潤增長率是多少?最多只能達到GDP增長率的水平。這就是為什麼未來難以超過2%的原因。當然,所有這些都是建立在過於樂觀的假設之上的,如果其中任何一個假設破滅,收益率將會進一步下降。
結論是什麼?積極的心態不是盲目樂觀,而是接受現實。
评论0